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医学家 > 何观清
何观清

何观清(著名流行病学家)

何观清,男,1911年出生于广东宝安,著名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专家,中国流行病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同时做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他也是为中国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教育家。为中国流行病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在阐明中国黑热病病原学特征。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方面以及开展人群防治方面做出杰出的成绩。此外,在凉山彝族血吸虫流行病学调查。疫病控制的信息和决策现代化方面也做出重要的贡献。

个人资料

  • 中文名何观清
  • 国 籍中国
  • 出生地广东宝安(今深圳)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95年
  • 职 业流行病学家
  • 毕业院校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 主要成就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专家
  • 中国流行病学先驱和奠基人之一
  • 代表作品《西北黑热病流行病之概要》

何观清相关资讯

何观清详细介绍

  何观清的个人简介

  何观清(1911-1995),流行病学家。广东宝安(今深圳)人。193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7年获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中央卫生实验院研究员。建国后,历任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主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是第六届中国政协委员。

  1947年发现印度型和地中海型黑热病并存于中国,并证明中华白蛉为其传播媒介。1956年首次在国内使用双盲法,否定了当时使用噬菌体预防痢疾的作法。撰有《西北黑热病流行病之概要》等论文。

  何观清的荣誉

  历任公共卫生系主任、教授,及以后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名誉主任,并成为中国较早的流行病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外,何观清教授还担任过中华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等职务,1950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和三级国旗勋章。他还获得过其它很多荣誉和地位,包括在晚年担任第六、七两届全国政协委员。

  何观清的主要成就

  黑热病

  在中国黑热病猖獗流行的20世纪30~40年代,何观清教授在黑热病流行区进行了艰苦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根据大量无可辨驳的科学数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明确地指出中国黑热病在自然界的唯一传播途径是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使国内当时争论不休的难题得以解决。并且首次在中国提出中国西北黑热病属于地中海型,而华北及苏北黑热病则近似印度型,同时还指出了犬利什曼原虫在此两型黑热病上所起的不同流行病学作用。他首次报告了髂骨穿刺获取犬骨髓的方法,其优良的可靠性和简易性使之后来成为在中国普遍采用的检查利什曼原虫的主要方法。他率先应用黑热病“六针疗法”,并采用原虫消失速度这一客观指标,对其疗效进行了可靠的评价。他与同道创用了一项简易而安全的脾穿新方法,其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肝及胸骨穿刺所获结果。他先后在西北建立了36个黑热病防治站,推广和应用通过科学研究所制定的黑热病防治策略和措施,将科研和疾病控制紧密结合,使中国西北黑热病得到有效控制,这一成就堪称是中国最早实践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卫生方针的典范。他的这些杰出的工作为后来中国实现基本消灭黑热病作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实验研究方法

  何观清教授是将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实验研究方法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50年代,他应用此研究方法对痢疾噬菌体预防痢疾的效果做出了科学的评价,因而否定了用其做为疫苗控制细菌性痢疾的做法,此项研究成果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产生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疾病监测点

  在经历了多年政治运动冲击、重新回到研究和教学岗位之后,何观清教授深感中国的医学卫生决策需要疾病信息做基础。在1980年左右他开始倡导并率先在中国13个省、市建立了30个疾病监测点,目前这个监测系统已经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145个监测点,成为国内制定医学卫生发展规划和疾病控制对策措施的重要信息来源,也为评价很多卫生对策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工作曾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何观清教授主持了在中国四川凉山彝族人群中进行的高血压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组成功地应用移民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前后十年的研究,发现凉山地区彝族极少有高血压病例主要是环境因素的作用,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个结果为高血压病因研究作出了贡献。本项研究也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流行病学研究

  此外,何观清教授在50年代曾主持对一起不明原因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这是一种疫苗的严重过敏反应;在70年代参与过克山病的病因研究;在80年代,他指导研究生涉足更多的非传染病问题的研究领域,除上述彝族血压研究外,还有儿童血压研究、乙脑预测的数学模型、酒糟鼻的病因研究及防治、中学生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响婴幼儿精神发育的因素和干预评价等。何观清教授几十年来先后发表科学论文八十余篇,主编及参与编著的教科书及专著达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