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医学家 > 黎鳌
黎鳌

黎鳌(中国工程院院士)

黎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原副校长,一代名师。黎鳌在中国烧伤学界素有“百科全书”的美誉。他先后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近20部。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资料

  • 中文名 黎鳌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信 仰共产主义
  • 出生地 湖南浏阳
  • 出生日期1917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1999年9月21日
  • 职 业烧伤医学专家
  • 毕业院校国立上海医学院、湘雅医学院
  • 代表作品《烧伤的研究》;《烧伤治疗学》;烧伤肠源性感染研究》

黎鳌相关资讯

黎鳌详细介绍

  黎鳌的人生经历

  1917年5月,黎鳌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家庭。

  1935年8月,听从父亲意愿,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从此迈进了神圣的医学殿堂。

  1937年7月,因战乱原因,转入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就读。

  1939年9月,国立上海医学院迁到昆明,黎鳌回到国立上海医学院就读。

  1941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

  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烧伤病人逐日增多。黎鳌意识到,烧伤是人类的天敌,是军事医学研究和平时临床医疗的一个空白且困难的课题。他奋笔疾书了一份烧伤防治研究的请战书,第三军医大学党委当即决定由他牵头在普外科组建烧伤救治小组。

  1959年,在上海举行的烧伤经验交流会上,他报告了“30例大面积烧伤经验的总结”,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1966年,四川合江32111钻井队发生井喷,数十人被烧得面目全非。黎鳌率领一支精英救治小组赶赴合江投入到与死神较量的战斗中,他几天几夜没合眼,硬是将烧伤的钻井英雄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1994年黎鳌荣获美国烧伤协会“伊文斯”奖,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逝世。

  黎鳌的突出贡献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黎鳌院士,是中国烧伤学、创伤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参与开创了我国的烧伤学、创伤学,总结了一整套适合国情、有独创性、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远见卓识地在我国较早地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为我国我军的烧伤救治与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开创我国烧伤学科

  黎鳌教授参与开创我国烧伤学科,早期主持研制了一整套烧伤抢救方案,

  为中国烧伤救治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1962年,首先提出"从整体出发,维持机体抗病能力的观点整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我国治疗烧伤方案;制定了适合我国人体的计算烧伤面积的中国九分法,首先总结了我国自己的输液公式等。这一整套措施和基本思想,不仅迅速在国内推广,为我国烧伤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烧伤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长期指导着我国烧伤救治工作,他领导的烧伤研究所,已救治了上万例烧伤病人,治疗水平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烧伤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组建烧伤实验室

  黎鳌教授在国内率先组建了烧伤实验室,主持完成了全军六五、七五、八五攻关和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唯一的重大课题研究,阐明了吸入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和肠源性感染重要理论,使我国的烧伤理论和防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持吸入性损伤研究,历时15年,完成30余项研究,取得一系列高质量成果,《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水肿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先后6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进行其他烧伤研究

  60年代初开始进行烧伤全身性感染的研究,提出了烧伤败血症分型和早期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烧伤后菌群失调、霉菌感染等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重要意义,并注意到肠源性感染是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在国内首先领导研究了肠源性感染,历时15年,完成20余项研究,为防治烧伤感染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烧伤肠源性感染研究》,1991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烧伤感染的研究》,1989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领导并组织烧伤免疫、烧伤营养和人上皮细胞培养等系列研究,为丰富和发展烧伤的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还领导烧伤早期发病机理的研究,全面开展了早期组织灌流不足、过度炎症反应的感染对脏器损害的研究,肯定了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救治水平,起了重要推进作用。在他主持领导下,率先在国内培养成功人上皮细胞片,并应用于临床,赶上了世界先进行列,为大面积烧伤缺乏自体皮源提供了治疗手段,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领导烧伤免疫研究,除弄清烧伤后免疫功能的一般规律外,还重点研究了伤后巨噬细胞的始发作用,探明了多种中草药的免疫调理作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