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历史上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历史上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

2016-06-24 17:39:56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jpg

魏延是三国时期的猛将,深受刘备的器重。《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然而历史上魏延到底最后谋反没有?下面就来了解三国魏延谋反的真相。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因此在任命军事要冲的汉中太守时,众人都以为是张飞,刘备却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并加封镇远将军。刘备对魏延的军事才能的肯定与对他的信任,魏延在刘备在世期间都是在升官。刘备死后,魏延虽然也追随诸葛亮北伐,也打了不少胜战,但不得诸葛亮信任。第一,去守备街亭这样的军事要害,诸葛亮派遣纸上谈兵的马谡,而不派遣魏延。第二,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出子午谷取长安的计策,诸葛亮不予理睬,当然诸葛亮是个军事上谨慎的人(所谓的空城计纯属子虚乌有之事),但我们看魏延的计策很符合当时的情况,诸葛亮每次北伐几乎都是因为“粮尽而还”,很多学者都赞同魏延的奇策,兵行险招,出奇制胜。而《三国志-魏延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这样步步为营的战略,可粮草又怎样能源源不断供给呢?诸葛亮在军事战略思想的错误注定他北伐的失败。

诸葛亮在延熙十二年病逝五丈原,《三国志》记载“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商议。此时魏延并无有公务在身,何况魏延此时“迁为前将军,假节,督前军事”。官职远在其他几人之上。更令人费解的是诸葛亮深知长史杨仪与魏延矛盾,却把死后的指挥权授予长史杨仪,我们不得不怀疑诸葛亮别有用心。诸葛亮死后,杨仪马上派费祎试探魏延,魏延说:“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布勒,作断后将乎?”《三国志-魏延传》从这里我们看出两点:一、诸葛亮虽然死,但魏延依然可以率领军队北伐,说明魏延依然将刘备留下的北伐中原遗志继续下去,何谈反意。二、魏延素来与杨仪不和,怎么可能会听从杨仪的指挥。我们作为局外人都能看得出来,何况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物呢?那就是诸葛亮有意除掉魏延。为什么要除掉魏延呢?是魏延要投靠魏国吗?不是。我们在看后来魏延的行为,魏延看到杨仪下令部下整顿行李,准备退军。魏延大怒,率领部队先回撤,这里如果是是投靠魏国应该往北走,而不是想南撤。还有种说法是魏延烧栈道,先回军,是想将杨仪的大军困在五丈原,自己行军直取成都。这个也不对,我们看《三国志-魏延传》中记载:“延先至,据南口,遣兵逆击仪等”,魏延烧栈道,不按诸葛亮遗指,杨仪肯定会向后主告他谋反,他更应该加速进军,攻入成都,而不是“逆击仪”,让成都有所防备,这说明魏延只是想出掉杨仪,并无反叛之心。但是后主听从蒋琬的话,认为魏延谋反,魏延最后还是失败被马岱所杀。

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魏延呢?我们看一个人的表现,这个人就是费祎。费祎是诸葛亮的心腹,在诸葛亮未死之前,魏延与杨仪经常争斗,史书上说“祎常入坐其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三国志-费祎传》而到了诸葛亮死后,费祎似乎就帮着杨仪除去魏延,费祎一听说魏延不从诸葛亮的遗嘱,立马骗他告诉杨仪,我想后来想后主打报告说魏延谋反肯定参与其中,后来杨仪也是这样被他整的。那我们就要问诸葛亮为什么要除去魏延呢?

首先,我们先确定并不是诸葛亮与魏延有矛盾,而且诸葛亮也很爱惜魏延的才华,史书上说:“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三国志-杨仪传》。诸葛亮在死后要出去魏延是为蜀汉的江山考虑。

诸葛亮深知魏延骁勇善战,心怀大志在自己逝世之后,魏延就成了蜀汉的唯一元老,此时黄忠,马超,赵云都已经去世。而后主软弱,难以控制,魏延将独揽蜀汉的军政大权,难免有异志。

其次,诸葛亮对他的继承者早已确定,在统军上是姜维,在内政上时蒋琬,姜维年轻,军队中无声誉,魏延也绝对不会将军权交给比他年轻的姜维。

最后,诸葛亮的政策转变,诸葛亮此时已经发现,魏国在凉州、雍州军事实力此时依然强大,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已经将蜀汉有极大的内耗,民声早有怨言,根据史书记载从诸葛亮的北伐开始到结束,蜀国人口大幅削减。此时,诸葛亮将大权为名善于治理的蒋琬就是要与民修养。而魏延志在灭魏,肯定会与蜀汉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更何况诸葛亮认为自己多次北伐无所功效,更何况魏延呢?

魏延的死,其实不仅是诸葛亮造成的,更是自己不懂政治。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