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字故事 > “呵呵”一词的由来

“呵呵”一词的由来

2016-01-18 10:06:48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呵呵.jpg 

呵呵是网络聊天中常用的语气词,于2013年被台湾社群网站票选为年度最伤人网络用语。此词字面上的意思为“笑呵呵的状声词,表示有趣、好笑的意思”,事实上,使用通讯软件回复呵呵,有代表敷衍、漠视甚至不想继续聊的涵意,在网络聊天上也有被当婉转拒绝的例子。那么关于呵呵一词的由来,最早源自于哪里呢?

“呵呵”由来

“呵呵”最早见于史料,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

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临葬前,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来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呵呵”发展

入唐后,唐王室本来就有胡人血统,加之采取兼容并蓄的国策,遂成就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呵呵”这种胡人的笑声也顺理成章地传入了中原。

《全唐诗》中“呵呵”一词凡三见。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五十六》:“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

韦庄《天仙子》:“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

韦庄的《菩萨蛮》:“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景佑元年(1034年),欧阳修在《与王几道一通》中写道:“某顿首白几道先辈足下:段氏家人至,蒙示书及诗,并子聪、圣俞书与诗。后于东山处,又见诗。何其勤而周也。圣俞得诗大喜,自谓党助渐炽,又得一豪者,然微有饥态。几道未尝为此诗,落意便尔清远,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穷,何不戒也。呵呵。”

苏东坡刚刚三岁时(1039年),欧阳修又在信中“呵呵”了:“孙书注说,日夕渴见,已经奏御,敢借示否?蒙索乱道,恰来尽,呵呵。”

苏东坡八岁时(1044年),欧阳修依然如故:“铭文不烦见督,不久纳上,只为须索要好者,恐未尽尔。呵呵。”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苏轼评论己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时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

后来苏轼便非常喜欢使用“呵呵”。苏轼留下大量书简,短则十余字,长则百字,内容是军国大事加上鸡毛蒜皮,更写有“呵呵”以资调味。

总结:

如今网上行走,常见“呵呵”二字,当有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时,就用“呵呵”两个字应急,它可以是率性默许,可以是保留意见,可以是偶逢知己的会心一笑,可以是发表异议前的情绪缓冲。“呵呵”,它代表的意义竟是如此善变。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