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作家 > 九丹
九丹

九丹(现代最具争议话题的女作家)

九丹,女,原名朱子屏,出生于1968年,江苏人。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后被分配到广西一家报社做记者,辞职到了北京,还成立了一家企业,承包北京电影学院电视片部。1995年留学新加坡,在异域学习和生活5年之后,于2000年回国,在北京一家周刊社做记者,业余时间从事创作。现代最具争议话题的女作家,用她“文坛罂粟”的独特笔触,创作出了被广泛讨论的《乌鸦》、《漂泊女人》等身体文学。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爱殇》。

个人资料

  • 中文名朱子屏
  • 别 名九丹
  • 性 别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江苏扬州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职 业作家
  • 毕业院校中国新闻学院
  • 代表作品《漂泊女人》

九丹相关资讯

九丹详细介绍

  九丹的个人简介

  九丹,江苏扬州人,原名朱子屏,1968年出生于江苏,1990年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分配到广西一家报社做记者,后辞职来到北京,1995年留学新加坡,在异域学习和生活5年之后,于2000年回国,在北京一家周刊社做记者,业余时间从事创作。

  1995年九丹留学新加坡,目睹了一些同胞在本地为了生存而扭曲了自我的方向,浮沉在充斥三教九流的娱乐场,并在上层社会的金钱染缸里翻滚,最终带着满身伤痕回家。对于自己的写作初衷九丹直言不讳:“我从新加坡回来后,并没有立即要写这样的一部小说,回国后,也看到很多中国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不幸,这些不幸的遭遇是因追求理想破灭,这使我联想到新加坡的种种经历,我就觉得我应该站在露示群体女性的立场来构成一部文学作品。我觉得从中更能剖析人性的弱点和温情。这部小说不单单代表我个人理想的破灭,也代表了很多女性的理想破灭。”小说以《乌鸦》为名,象征着这一群外来的女性角色,在新加坡如同迁徙来的乌鸦一般,不讨当地人喜欢,但顽强挣扎求存,力求繁衍。

  现代最具争议话题的女作家,用她“文坛罂粟”的独特笔触,创作出了被广泛讨论的《乌鸦》、《漂泊女人》等身体文学。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爱殇》。1999年在新加坡首次公开其个人小说《女人床》,2001年出版小说《乌鸦》《漂泊女人》,2002年出版《新加坡情人》。2003年1月出版《凤凰》。2005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小女人》。

  九丹的代表作品

  《凤凰》一部风格迥异,古典、浪漫的小说。《凤凰》讲述了一个堕落的北京女孩,在新加坡卖身度日的悲惨遭遇。

  《漂泊女人》本书讲述了漂泊女人,本不是安分的女人,她们向往文明,喜欢亮的地方,她们以为所有的好事情都与光在一起,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呼到音乐会,才能看见那些与海水气息完全不同的男人。

  《小女人》小说以刺刺的笔触描写了两个底层女子从相识到相依、相爱和最终悲苦无奈的另类爱情故事。有人说这是一部非道德小说,但这实质上也更加印证了九丹作品的独特魅力:九丹何以是九丹?因为她总能把目光扫向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并且把阴暗部位端诸于阳光之下。不管是道德还是非道德,读她的作品,我们觉得就是在读自己。

  《音不准》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丹和阿伯(序)、《活着》还是死了、朱学勤们最好别革命、卑微的王小波、王朔是不是知识分子、脸上沾满奶水的评论家、《英雄》末路、心静如水、我不敢面对女演员那双无辜的眼睛、情人的钱应该怎么放、形而下的怀孕事件、那个叫夏平的女人、我与阿伯的冬天、再说德里达、在音乐会上对男人说格里格、布鲁克的葬礼、与王绍培对话、与梁晓声对话、给盗版者下跪等详细内容。

  九丹的个人影响

  这本二十四万字的新小说《乌鸦》副标题是“我的另类留学生活”,描述一群怀着绿卡梦的大陆女孩,在新加坡卖淫的另类留学生涯。 这本书花了九丹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但是投稿了几家大陆著名的出版社,都未引起注意,最后由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于今年一月出版。

  书出版后,中国大陆的《人民日报》文学版于5月29日发表《九丹一直跟我说“忏悔”》一文,接着各地就讨论不断,其中批评《乌鸦》和九丹的声音略占上风。

  该书不仅在新浪、搜狐、263网、人民网、中华网等大陆数十家网站全文连载。一个星期后,在新加坡掀起了更大的风暴。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以及新加坡最大的英文报纸《海峡时报》都进行了报导。《联合早报》的讨论持续了近一个月,许多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居民参加。

  在华人社会除了《亚洲周刊》连续两次登文介绍“《乌鸦》冲击”,并把它作为“亚洲焦点”刊登在封面上。进入7月份,香港《苹果日报》、美国《新闻周刊》,“美国之音”,法新社,法中社纷纷采访作者九丹。《乌鸦》一书在大陆多次告罄,新加坡也已印刷5次,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意大利文版、台湾繁体中文版皆在翻译和谈判中。

  大陆的文化人和评论家一般持同意和支持九丹的观点。曾出版《上海宝贝》的文学评论家白烨就说:“这是一本独特的小说,读后给人沉重感,久久挥之不去。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留学文学,它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给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