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陆军二级上将傅作义简介

陆军二级上将傅作义简介

2016-08-19 11:49:15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傅作义简介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荣河县(今万荣县)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军事家,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达成北平和平解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最后位至全国政协副主席。

生平简介

傅作义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1910年(宣统二年),进入太原陆军小学学习。1911年太原响应辛亥革命爆发起义之际,傅作义加入学生军参加革命。

1912年(民国元年),傅作义转入北京清河镇的第一陆军中学学习。1915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兵科。傅作义的学习成绩列校内第1名。1918年毕业,回到山西。此后他加入阎锡山领导的晋军。1926年,升任第四旅旅长。1927年,升任第四师师长。

1927年6月,阎锡山转投国民政府方面。同年10月,傅作义率第4师进攻涿州,击退奉军。不久,奉军的2个师加2个旅的大部队企图夺回涿州,傅作义指挥部队坚守3个月。1928年(民国17年)1月,傅作义见部队抵抗能力已达到极限,便暂时投降奉军。不久,傅作义秘密逃走,回到山西,被阎锡山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

1930年5月,阎锡山发动反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傅作义担任第四路军指挥官。阎锡山败北之后,张学良接收傅作义等部。1931年5月,傅作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同年8月,他被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此后傅作义在绥远省发挥内政手腕,在治安维持、农村基层组织改革、金融整理、城乡建设、教育事业等方面都取得好成绩。当时他赞赏梁漱溟等人的乡村建设学说,所以在绥远省推行了教育、生产、武装三位一体的农村制度,即“教、养、卫”制度。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发生,他和徐永昌、宋哲元联名发表抗日声明。1933年1月,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抗战爆发。同年2月,傅作义出任第七军团总指挥。同年4月末,傅作义亲自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从张家口急赴昌平。5月23日,傅作义开始同日军第8师团交战,双方伤亡都较为惨重。6月末,傅作义率部返回绥远省。

1935年4月,傅作义获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11月,李守信率领的蒙古军与王英率领的大汉义军共同进攻绥远省,遭到傅作义击退。11月24日,傅作义在百灵庙击败蒙古军,12月4日完全收复百灵庙,史称“百灵庙大捷”。这就是著名的“绥远抗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傅作义历任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先后参加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1938年初,傅作义仿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建军经验,成立第二战区北路军政治工作委员会,自兼主任,总部设政治指导室,派周北峰任委员兼秘书,军内各级分别设政治工作机构,不少负责人由延安派来的干部担任。傅作义在部队中设立“奋斗室”,军官家属组成“眷属团”,军人子弟上“奋斗小学”、“奋斗中学”。中国共产党开展减租减息,傅作义也开展“整理土地”,将地主的土地清丈以后,限制地租,另外又将领主、地商开垦土地未交地价者收归国有,永远租给佃农。傅作义还制定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守则》,又参照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了《十项纪律》。阎锡山讥称傅作义“把部队带赤化了”、“三十五军已成为七路半了”。这种情况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蒋介石特派中统特务来傅作义部队任政治部主任,并且驱逐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作义自此摆脱阎锡山控制,回到绥远。他先后参加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等等。由于战绩良好,1939年傅作义获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