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孟子的人性论及其主要作品介绍

孟子的人性论及其主要作品介绍

2018-03-04 11:02:02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大家应该都对孟子不陌生吧!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关于“孟子的人性论”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的人性论

孟子的人性论

  孟子的人性论

  “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一种人性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

  孟子的性善论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明代王阳明继承并发展出"良知学说",当代学者傅佩荣提出"性向善"。

  主要作品

孟子的人性论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学意义,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主要作品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孟子的人性论”的全部内容,相信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有帮助到你哦!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