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朱镕基近况怎么样 朱镕基离职前预言是什么

朱镕基近况怎么样 朱镕基离职前预言是什么

2018-01-22 03:35:01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关于总理朱镕基,大家对于这个人物应该有所知悉,那么朱镕基近况如何呢?离职前的预言又是什么?想必这些是关注此人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吧,以下是小编搜索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摘自《共识:中国在改革中前行》

  作者:罗晓 于一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时代潮水汹涌,形成大片漩涡。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些漩涡吸走冬天,就能不动声色地释放出春意盎然。然而,很多时候,改革路上梦想却并不能成真。

  即使是国务院总理,也有他的忧伤——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任期满五年后朱镕基带着并非“功德圆满”的遗憾离职。

  朱镕基曾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诺:“为什么不能实行科教兴国?因为政府太庞大,把财政都吃掉了,吃饭财政。”“本届政府决心精简机构,减掉一半人。”当他认真兑现政治承诺时,才发现利益相关者推托的反弹力有多大,连他这样擅长“杀鸡儆猴”的总理都无能为力。普林斯顿的留学生胡学华给朱镕基写过一封信,信中指出令其疲惫并深感无力的症结所在:“您的疲惫其实是一种制度的疲惫。也就是说,在中国本来应该通过制度来解决的问题,积累了太长时间,现在都堆在领导者个人的肩上。”

  2000年,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泪光和着灯光,给特殊的倾诉对象——朱镕基写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信。尽管在很多混迹官场多年、深谙周旋之道的人看来,一个小小的乡党委书记明显是自不量力;但我们无法否认,在任何时代的任何角落,任何人都有权利为他们自己所在的群体或所关注的群体殚精竭虑。事实上,政治级别与千里迢迢的距离,并不妨碍他与朱镕基有着相同的鞠躬尽瘁的对象。朱镕基曾大声疾呼“农民负担太重”,然而不管是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这一问题都没能得到更好的解决,直到他卸任,“农民负担太重”依然为心头之痛。

  200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即将离任的朱镕基提出他的担忧:“劳动力过剩始终是中国一个最大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村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房地产业里面的弊端大得不得了,里面的门道可多了……现在房地产有点热,不敢说过热,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现在,我们的消费率同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起来还是低的”,领导干部“花钱花得太多了”……与前期的铁面、强势甚至冷峻相比,2002年的朱镕基越来越展现出其温情的一面,关注农民收入、社会保障与再就业等,甚至大胆用了“弱势群体”一词,从宏观经济政策的高度注解民生,其民生情怀展现无遗。不过,如同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感慨:“全世界最伟大的领导人也只能在它的运动曲线上施加短期的影响力。”时间也会玩鞭长莫及的游戏,这注定朱镕基的民生情怀会留下一些悲情印记。

  朱镕基:关注民生

  已成为当前政府与社会的理性共识

  有些问题则如同顽疾依然存在,政府为之左右为难。政治体制改革面临重重障碍、房地产市场利益犬牙交错直压民生幸福指数、贫富分化加剧、国有企业垄断墙高高竖起……

  政治体制改革是最大的难点。与经济体制相比,政治体制更为错综复杂,任何变革都不会让所有人受益,总有一些人的利益受损。相对而言,经济体制改革损害的经济利益更容易找到替代品加以补偿;而政治体制变革所触犯的利益,则很难找到相应补偿方式。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平衡各方的政治利益,政府左右为难。

  贫富分化加剧是当前民众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初期,政策对资本的倾斜性,形成了以资本而非劳动作为分配参考的示范性收入分配秩序。而资本的滚雪球效应,会加大各阶层的收入差距。同时,现代化的社会动员会激发人们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觉醒意识,并增加不满情绪。如何切好财富蛋糕,不仅是对政府良心的考验,更是对其执政能力的挑战。

  作为一个大国的执政者,朱镕基沿袭着前人设定的原则框架,又有着拓荒者的胆识和勇气。他的措施既有对改革根系的坚持,也有新的变迁,并分化出枝干。这些枝干又长出新的枝叶,结出果实,最终挥洒出一道任谁都无法再临摹的特别风景。

朱镕基近况怎么样 朱镕基离职前预言是什么

  朱镕基近况

  近日,人民出版社在原书的基础上推出《朱镕基答记者问》精装光盘版,首次将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在5次总理记者会上的实况录像光盘结集出版。这本书首印10万册,8日起将在全国发售。

  9月7日,“政事儿”专访了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及编辑。

  黄书元告诉“政事儿”,朱镕基同志亲自审看了实况录像光盘。据了解,5次记者会的录像时长大约为5个多小时。

  接近朱镕基的工作人员向“政事儿”透露,88岁的朱镕基现在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5次总理记者会再回首

  “他的语言风格富有魅力”

  “政事儿”注意到,5年总理生涯,每次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都留下很多妙语。如今,网上仍流传着许多朱镕基在记者会上的视频录像片段。

  1998年,朱镕基就任国务院总理。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他头发乌黑,穿黑色西装,白衬衣搭深色条纹领带,话语极具感染力。

  面对记者关于其“经济沙皇”的提问,朱镕基挥动右手,直言自己对这个称呼“不高兴”。接着,他留下标志性的语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鎔基近况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73岁的朱镕基回应外媒记者提问任期问题时再次提到这句话。

  他说,“至于说我什么时候退休,退休以后干什么,我可以说,我在1998年的时候就讲了,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现在还是这样,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告诉“政事儿”,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朱镕基很多时候都没有准备,直接出口成章。

  最近,黄书元重温了朱镕基在历次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录像。他说,朱镕基的语言风格和神态富有魅力,让人听了之后感觉非常提气。

  谈及再次出版此书的原因,黄书元说,主要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另外,朱镕基在人民出版社相继推出了三套共六本书:《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本)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只有《朱镕基答记者问》没有精装本。

  至于朱镕基本人对此书的态度,黄书元笑着告诉“政事儿”,“他比较满意”。

  《朱镕基答记者问》收录了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和在境外发表的部分演讲。与2009年的原版相比,人民出版社此次推出的精装本内容没有变化,不同之处是内文照片用彩色印刷,同时附赠1998年至2002年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五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实况录像五张DVD光盘。

  “大家都非常期待再看到他当年的风采。”朱镕基著作编辑组的成员、人民出版社重大项目部主任鲁静告诉“政事儿”,该书的精装光盘版从2014年开始酝酿,到今天出版一共历时两年时间。

朱镕基近况怎么样 朱镕基离职前预言是什么

  朱镕基近况

  2009年9月,《朱镕基答记者问》首次出版。当天,首次印刷25万册的该书再次加印。这本政治图书,很快成为普通人竞相购买的畅销书。据人民出版社介绍,到今天为止该书共销出150万本。朱镕基也被称为“超级畅销书作者”。

  政治类图书受众相对较窄,为什么《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能得到大家的热追?黄书元向“政事儿”分析,首先是朱镕基本人的魅力,他在任期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们都惦念着这位清正廉洁的好总理的近况。

  黄书元接着说,朱镕基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极具个人魅力,而且他谈的事情都是群众关心的事情。“所以这个书一直畅销。”

  卸任十三年保持低调

  “朱总理身体状况很好”

  2003年,朱镕基卸任国务院总理。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始终保持低调,过着一个普通退休老人的生活。

  去年9月3日上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大阅兵,是他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朱镕基头发花白,一条红色领带显得格外精神。与以往不同,他戴上了一副眼镜。

  从2006年11月至今,作为朱镕基著作编辑组的成员之一,鲁静一直在朱镕基身边整理、编辑文稿。

  鲁静告诉“政事儿”,朱镕基的头发是灰白色,但并未全白。“他从不染发。”

  由朱镕基提议成立的实事助学基金会理事长朱蕤,曾与朱镕基共事多年,她告诉“政事儿”,朱镕基现在身体情况很好。

  朱蕤回忆,给朱镕基汇报工作时,他经常在看文件。有时会觉得他没有用心听,但是一到关键时候他就会发问,而且问的都是最核心的问题。

  这位曾经的“铁腕总理”,如今过着退休老人的生活:读书、看报,有时操起京胡和夫人劳安唱上几段京剧。

  据媒体报道,朱镕基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在岗位上的时候,我不敢说是全国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间的一个。”“但是我的退休生活很丰富。我最喜爱的是中国的京剧,我现在不单是唱戏,而且还拉京胡,经过勤学苦练、名师指教,我现在拉胡琴的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倍。”

  朱镕基近况

  近年来,其子女也先后被媒体问及父亲的近况。今年3月,全国两会,朱镕基之女、全国政协委员朱燕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今年88岁了,身体还可以,生活就像他这个年纪的人一样,每天锻炼身体,读书看报。”

  3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面对记者“父亲身体状况如何”的提问,朱镕基之子朱云来答道,“挺好,挺好”。

  在任上时,朱镕基曾公开表态,退休后,一不作传记,二不题词。他曾说过,看书是最好的消遣,但很少看别人写他的传记,因为那往往不是最真实可信的。

  4000多万元版税全部捐出

  “让贫困地区孩子每天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个鸡蛋”

  安享晚年之际,朱镕基仍惦念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2012年,朱镕基提议成立实事助学基金会。目前,该基金会已运转三年多时间,全部资金都来自朱镕基的捐款,已收到捐款共计近4000万元。

  鲁静向“政事儿”介绍,朱镕基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出书,流程和版税都按照普通标准执行。出书版税按照朱镕基的指示,直接由出版社转入实事助学基金会。

  朱蕤告诉“政事儿”,基金会的原则是由理事会决策,但会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理事会决议或重要事项会向朱镕基报告。

  她透露,在朱镕基捐出的版税中,由人民出版社转入的占到80%左右,也有一些其他出版社转来的版税。

  “朱总理讲,近来多次从电视中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生活很困难,看到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生活,营养缺乏,让人心酸流泪。我们还是要’雪中送炭’,把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个鸡蛋。”朱蕤曾向“政事儿”回忆。

  朱蕤透露,此前,基金会经过调研并报朱镕基同意后,已在湖南和福建分别设立两个助学项目。今年9月1日,基金会启动在河北保定的第三个助学项目,为保定市博野县迁庄小学和白塔小学的500多个孩子提供每天1杯牛奶、1个鸡蛋和1份点心的课间餐。

  谈及基金会助学项目的设立,朱蕤表示,朱镕基一直关心教育平等问题,他认为教育平等要从小做起,不能让孩子在营养上低人一等。另外,我国也面临教师资源不平等的问题,所以要奖励和培训贫困山区的教师。

  朱蕤介绍说,《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一直在卖,人民出版社还将把近两年的数百万元版税转给基金会。“实际上已经超过4000万元。”

  “政事儿”了解到,新出版的精装本的版税也将全部转入基金会,“一分钱都不会留。”

  以上是小编搜索到关于朱镕基近况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想要了解的朋友们有所帮助,更多新闻尽在本网站,请继续关注哦,小编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的资讯供大家参阅。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