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医学家 > 吴执中
吴执中

吴执中(著名医学家)

吴执中,男,出生于1906年,著名医学教育家,中国职业医学的奠基人。毕业于奉天医科专门学校。早年致力于内科学的教育事业。1956年,他年已50岁,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他长期从事职业病的临床研究,对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铅中毒等的防治以及对全国职业病防治网络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中国职业医学的开拓,主编了130万字的巨著《职业病》一书。

个人资料

  • 中文名吴执中
  • 国 籍中国
  • 出生地辽宁
  • 出生日期1906-3-14
  • 逝世日期1980-8-12
  • 职 业医学教育家
  • 代表作品《职业病》
  • 毕业院校奉天医科专门学校

吴执中相关资讯

吴执中详细介绍

  吴执中的生平概况

  吴执中,原名吴绍棠,1906年3月14日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新民县一个满族家庭。他年幼时居住在乡村,粗知稼穑。长大后随家迁居县城,在县城读书。其父早年以教书为业,家有一妹三弟,人口多,收入少,生活颇为紧迫,因之弟兄们互相勉励发愤用功。吴执中中学时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对列强染指中华、军阀混战、国破民穷的状况痛心疾首,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立志走科学救国、医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1924年,他从新民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后改称盛京医学院,系英国教会所创建,校址在今沈阳市东关风景秀丽的万家河畔,社会上呢称之为小河沿医学院)。此时其父进入辽宁银行界任职,家境有所改善,使他得以坚持完成了7年严格的高等教育。吴执中在学习中目睹了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立见光明的情景,以及伤寒、痢疾等众多疾病的患者就医者生、未医者亡的结局,使他深深印下医者济世活人的印象。在他的影响下,其弟妹四人中有三人(吴英恺、吴咸中、吴振中)都走上了医学道路,皆成为中国医界名流。

  吴执中的工作经历

  1931年夏,吴执中从医专毕业后,到北平著名学府协和医学院内科作临床研究生及助理住院医师各一年。1933年夏,他返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年底,到英国北部城市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内科,次年,经资格考试获皇家医师学院格拉斯哥市分院院士荣誉称号,随后转赴伦敦大学附属盖氏医院考察。1935年初返国,回盛京施医院工作兼任盛京医学院讲师。1936年春,被日伪逮捕入狱五日,受刑不屈,经保释出狱后进关到北平协和医学院内科任教。1937年6月,应聘至长沙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任内科讲师。他授课内容详细,逻辑严密,广征博引,联系实际,深受学生爱戴。一年后,擢升副教授,又一年后受聘为内科教授。1941年,被任命为医学院教务主任兼内科主任教授,执掌教学实务,时年35岁。1947年,吴执中获美国医药援华会的资助赴美考察内科的新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遵卫生部调遣,吴执中赴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任教务长兼内科系主任。他用了6年的时间,把中国医大从短学制重点训练场所转变成全国有数的医学教育基地之一。他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撰写了大批中文教材,还配合抗美援朝运动,搞好后撤伤员的医疗工作,并参与反细菌战的斗争,成绩卓著,在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获卫生部颁发的奖章和奖状。

  1956年,卫生部组建全国性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调吴执中负责专业业务建设,他时年50岁。他先赴苏联考察、进修,回到北京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1966年改称卫生研究所)的副所长,开始了一项新的业务工作。20多年来,他跑遍祖国南北,深入矿山、工厂,直接为第一线工人的健康服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晚年病重垂危之时也未停止工作。

  吴执中的个人贡献

  吴执中在卫生研究所22年,是第三次组建专业,成绩最大。特点是依托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填补并发展预防医学领域中的空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没有职业病专业。建国初期,仍然存在医学院不教职业病的课、医院没有治疗职业病的科的状况。但随着工业发展,职业病发病情况日益严重。1957年,卫生部颁布了职业病范围与管理办法的文件,宣布了职业病专业正式成立。吴执中受命负责中国职业病专业的创立工作。他赴苏联考察学习回国后,根据中国实际需要的现实,从临床实践入手,从中国最多见的职业病入手,总结本国的经验。很快就在尘肺的防治、铅中毒、苯中毒、汞中毒及农药中毒诊疗规律等方面作出第一批防治成果。他还从建设需要中选题,分列若干研究项目,与全国各地职业病防治队伍协作,经过几年努力,在“常见职业病诊断治疗常规”、“湖口病病因调查”、“铍病诊断”、“铀矿开采中粉尘与氡联合作用对尘肺发病的影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防治”及“有机汞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等研究课题上获得了进展。在吴执中的领导下,中国职业病专业水平提高很快,可惜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有的研究项目的工作停顿,有的走了弯路,专业建设丧失了10年时间,但在尘肺和常见职业中毒流行病学方面仍有所前进。1980年他辞世前,全国职业病防治网络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