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教育家 > 刘光蕡
刘光蕡

刘光蕡(清末著名思想家)

刘光蕡于1843年在陕西咸阳天阁村出生,1903年逝世,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刘光蕡除了“论史谨严”、“识高义远”、“治经精透”,除通晓经史之外,还通音韵,知天文、懂数理,是当时关中甚至西北负有盛名的大学者。他发表维新主张,改革教育,传播西学,筹办民族工业。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视为“康梁新党”,受到清廷迫害,双眼失明。

个人资料

  • 中文名刘光蕡
  • 别 名字焕唐,号古愚
  • 主要成就清末著名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
  • 代表作品《烟霞草堂文集》

刘光蕡相关资讯

刘光蕡详细介绍

  刘光蕡简介

  刘光贲(1843-1903),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是于右任、张季鸾、李仪祉等人的老师。

  出身于没落地主阶级家庭,幼年丧亲,家境贫寒,白天卖饼,夜间为人推磨,过着生活常常不继的日子。然而,少有大志的刘光贲却最爱读书,他跑书摊,寻书馆,好学不休,如饥似渴地苦读孔孟儒家经典。而且“论史谨严”、“识高义远”、“治经精透”,除通晓经史之外,还通音韵,知天文、懂数理,是当时关中甚至西北负有盛名的大学者。

  1865年考上府学生员。肄业后不久,设馆教导李岳瑞。李岳瑞是陕西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维新运动中,正是由于他和宋伯鲁的帮助,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才能够直达中枢。

  1875考中举人,次年上京考取进士失败。

  刘光贲曾任陕西味经书院、崇实书院院长,甘肃大学堂总教习等。他发表维新主张,改革教育,传播西学,筹办民族工业。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视为“康梁新党”,受到清廷迫害,双眼失明。

  1903年卒于甘肃大学堂。

  刘光蕡看数学看到吐血

  今天看来,刘古愚算得上是普及全民教育的典范人物。他十分重视义务教育,自筹资金,在家乡周围办了6所义学,要求小孩从8岁起开始上学,女子尤其要“读书识字”,不然怎么能够培养后代呢?

  在维新运动之前,刘古愚在位于“天下县、泾三原”的味经书院一待多年,“味经书院”在近代陕西以倡实学而著名。刘古愚到任后,把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抬高到与经、史、政、道并列的地位,尤其是数学这一“秦中绝学”因他的讲授,在西北地区迅速流传开来。张鹏一在《刘古愚年谱》中说:“陕人多精几何,明测算,师所启迪也。”

  以地方教育机构办实学,刘古愚在近代史上应坐头把交椅,起码比谭嗣同的“浏阳算学馆”要早十余年。刘古愚在李寅家刚接触到数学书时,如痴如醉,连看三天三夜,累得吐血,之后更是手不释卷,勤于钻研。他的数学水平有多高,从他学生们的成就中可见一斑。

  他在书院里筑造了一个观象台,置学生成安、张遇乙制造的经纬仪于其上。让他的学生、吴宓之父吴建寅编著了经伟仪的具体用法,以利于同学们实习测算。他的学生张秉枢还编著了《代微积拾极补草》高等数学,拿给刘古愚看时,刘古愚大喜过望,连赞“吾乡人士才智不必尽出西人下”。

  在其影响下,一批数学类著作纷纷出笼。刘古愚的一些学生还随当时的陕西布政使测绘了陕西地图。礼泉、三原、泾阳等县兴修水利时,还帮着测绘了渠道。由此不难想象,刘古愚的学生李仪祉日后在三秦大地上大修水利的源头即在此处。这一批实用性人才为西北开发立下了荜路蓝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