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化学家 > 武迟
武迟

武迟(化学工程学家)

武迟,男,字小樊,1914年出生于北京,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人。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年参加创建我国高校石油炼制专业,为我国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后长期致力于石油炼制生产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为炼油和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国产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武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他为中国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科技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教育家,杰出的科技专家。

个人资料

  • 中文名武迟
  • 别 名武小樊
  • 国 籍中国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14年12月16日
  • 逝世日期1988年3月10日
  • 职 业石油化工专家,教育家
  • 毕业院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武迟相关资讯

武迟详细介绍

  武迟的人物生平

  武迟,字小樊,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人,1914年12月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武曾传,爱好诗画,擅长书法。母亲严纯,幼承家教,能咏诗作词。武迟青少年时,家境不裕,读大学时曾接受舅父严鸥容(早期留学英国)的经济资助。他在青年时期就好学上进,热爱祖国。

  1932年武迟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考取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校期间,他勤奋读书,成绩显著,是理学院获得奖学金的优等生。他还满怀爱国热情,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北平市警方拘留,经学校多方交涉,才保释出狱。他于1936年秋在清华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进入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工作。同年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赴美留学。原定1937年8月赴美,不料日本侵略军大规模侵华。他认为中国受侵略和欺辱是国家太贫穷,太落后。在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思想的指引下,他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带着亲人的嘱托,远渡重洋,求学异域,以期学有所成,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武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化工专业知识,于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他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学习更多的生产实践知识,他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毅然参加学院办的化工实践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工厂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从多方面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久,他应聘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公司和福斯特惠勒公司,担任工程师10余年。在这期间,他曾直接在侯德榜领导下做技术工作,并到美国和加拿大的几个大化工厂实习,业余时间还学习电机、机械和自动化方面的专业课程,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为丰富,为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远在海外的武迟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和光明的前景。他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高薪职务,高兴地接受了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的聘约。1950年回国前,他将自己在美国工作10余年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美国和欧洲化学工业现状做了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他与施铨元(著名美籍华人工程师)合作编写了数十万字的教材《基础化学工业技术》(The Technology of Basic Chemical Industries)一书,为回国任教作了充分准备。

  武迟回国后积极参与创建了清华大学石油系。不久,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他与其他同志一起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参加筹建北京石油学院。他相继担任教授、系主任和副教务长,并兼任研究生导师,为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1958年武迟调任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总工程师,负责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工作,对合理利用大庆原油资源,加强炼油厂的挖潜改造,提高炼厂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对采用炼油新工艺“五朵金花”的工业应用等做了大量组织工作。

  1966年在锦州石油六厂进行顺丁橡胶会战期间,武迟担任副指挥,全面负责技术领导工作,经过数月的日夜奋战,为万吨级工业生产装置设计提供了可靠数据。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他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回京恢复工作,担任燃化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科研规划和开发工作,亲自主持催化重整和提升管催化裂化等新工艺的开发。该工艺在工业生产上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得到全国科学大会嘉奖。

  1983年后,他年事日高,身体逐渐衰弱,特别是肺心病日益加重。但他在行动极端不便的情况下,仍一心倾注于科研工作,孜孜不倦地阅读文献和专利,甚至在家里边吸氧气边书写对全院科研工作的建议和长远设想,此情感人甚深。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不幸于1988年3月1日与世长辞。

  武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他为中国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科技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教育家,杰出的科技专家。

  武迟促进技术进步

  60年代初期,中国发现大庆特大油田,石油部提出充分利用石油资源,深度加工,老厂革新改造挖潜,提高效率,大力开发新工艺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求达到3年过关,5年立足于国内的目标。此时,武迟已调任石油部生产技术司任总工程师。为了熟悉各炼油厂的生产技术情况,他走遍全国各炼厂进行调查研究,亲自参加半工业试验和试生产工作。1961年在石油七厂的大庆原油加工的会战中,他积极发挥技术领导作用,与会战人员共同努力,解决了大庆原油质重蜡多、易凝固、难炼等难题,提高了产品的收率,缩短了沥青氧化时间和炼焦时间,为其他炼厂炼大庆油提供了宝贵经验。他自己也从中经受了锻炼和提高,积累了生产实践经验。

  1963年他在石油三厂参与催化重整半工业试验装置攻关会战的领导,经过多次试验,使试验装置不断完善,为日后重整新工艺、新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半工业试验场所。1965年他参加大庆炼油厂重整装置开工的领导,当时年事已过半百,一次为了查找抽提塔操作不正常的原因,他不顾身体疲劳,亲自爬到塔上检查。这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深受人们称赞。

  合成橡胶是战略物资,60年代初期中国合成橡胶的品种和产量都很少。为了加快合成橡胶的开发,1966年在国家科委领导下,由化工部、石油部、中科院、高等院校组成攻关会战队伍,在锦州石油六厂进行顺丁橡胶半工业生产试验攻关会战。武迟受命任现场攻关会战技术领导工作。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初期,社会秩序混乱,他以高度的责任心,组织来自四面八方的科技人员,与现场职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攻克了中国自行研制的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丁二烯聚合制顺丁橡胶千吨级半工业试验全套技术和设备的难关。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创新精神,从每个工序的试车方案到投料试验,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现场指挥。有些技术难题,亲临现场研究解决。在气体分馏试车中,一直得不到合格产品,而各工艺指标都显示正常,其原因何在?武迟深入现场调查分析,判定塔内塔盘有堵塞。经拆卸塔盘后发现安装间隙太小,使塔内处于液泛状态。经过整修,问题迎刃而解。在丁二烯聚合试验时,他多次与会战人员研究改进搅拌桨的型式,从而确定了目前各大生产装置使用的类型。在聚合溶剂再生蒸馏试验时,达不到指标要求,他提出了先脱水后分离的流程新方案,经改装后,试验一次成功。现在该生产装置仍被普遍采用。

  历经半年多的艰苦奋战。顺丁橡胶千吨级半工业试验装置会战工作于1967年初结束,投入正常运转,为设计万吨级大生产装置提供了基础设计数据。燕山石化公司胜利橡胶厂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一套万吨级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开车后运转很不正常,发生“挂胶”、“堵塞”、“污水”、“质量”四大问题。武迟于1972年从“五七”干校回京后,再次参加组织万吨级生产装置攻关会战的技术领导工作。经过几十天日夜奋战,终于解决生产运转中的四大难题,为中国顺丁橡胶大型生产装置正常生产作出了新的贡献。1986年顺丁橡胶工业化科技成果获得国家首届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自行研制开发的生产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很快畅销国内外。

  武迟开发新型催化剂

  1972年后,武迟担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分管全国石化系统的科研规划和重大项目的开发工作。他十分重视应用基础性研究,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生产建设任务协调各个领域的科研课题。对分子筛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渣油催化裂化新工艺、多金属重整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应用等,他都亲自指导协调各方面工作。为使1974年从国外引进的重整装置所用的催化剂能自力更生,立足于国内,武迟组织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综合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石油三厂,上海、南京炼油厂,抚顺炼制所等单位联合攻关。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的研制到石油三厂进行催化剂放大制备,从半工业试验装置考核到组织催化剂工业生产,最后在石油七厂重整装置上实际试用成功,达到引进的国外催化剂水平,他一直参加领导和决策。他始终以严谨扎实的科学态度来指导工作。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为了使各单位所做催化剂的性能有同一标准的可比性,他提出将各家催化剂集中到一个单位,用相同的设备、条件、人员操作,进行科学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取各催化剂的特点,再集中人力进行研究。最后选出了铂、铱、铝、铈多金属催化剂配方,在石油三厂进行催化剂放大试验,以及在半工业重整装置上进行投料试运转。在此过程中,武迟又组织制定开工方案,发动技术人员献计献策,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严格把关,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催化剂的开发工作。1977年大连石油七厂使用国内生产的这种多金属重整催化剂时,武迟又深入现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兢兢业业地修改开工方案,对重要的操作岗位组织专人负责值班,他自己不分昼夜深入现场指导,技术把关。他常因操劳过度,每晚午夜服用安眠药方能入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大连七厂重整装置使用国产催化剂,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委的奖励。

  1978年后,为了开发更好的重整新型催化剂和新工艺,武迟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讨论,选定双金属铂-铼和铂-锡两种催化剂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加强重整工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现在这两种催化剂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在工业上推广应用,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武迟在重整催化剂开发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